理生爱分享

其实没有那么难,专注+持久=专业

微信

中国超强电网技术碾压美国:42条“能源高速”如何改变世界

理生爱分享2025-10-14 11:28:2312

有时候,地理环境似乎会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束缚。中国西北,一片日照充足又风力充沛的广袤区域,而东部,却是人群密集、天空经常布满阴霾的地方。这中间隔着的是横跨数千英里的辽阔土地,可这并没有成为问题。特高压输电技术的诞生,就像为能源铺设了一条隐形的“闪送”通道,把大西北的阳光和风力制造的绿色能源直接输送到遥远的东部,供给数以亿计的人口使用。对比之下,美国的一些州连一条几百英里的输电线都要等上十多年才能建成。光是这个时间差,就足够让人感慨万千了。

不久之前,《纽约时报》提了一嘴中国这种独具一格的技术。据说,这项可以自由操控交流1000千伏、直流±800千伏及以上电压的输电技术,其强大之处已经超出了美国家庭通常认知中的电力传输能力,而它正是中国早年在“西电东送”工程中重点研发、推广的成果。这家报纸甚至用了“高速公路”“闪送”这样的词来帮助读者理解,显得既形象又略带羡慕的意味。

文章深挖了一些关键数据,比如,如今中国已经拥有多达42条这样的输电线路,不仅总数让美国无法企及,每条线路的输电能力也远远甩开了竞争对手。在这种传输条件下,中国运用可再生能源发出的电力还真不是替补选手,而是稳稳占据着主力阵容的位置。今年四月,核算出来的全国清洁能源供应甚至贡献了超过四分之一的总电能——这种进展,让《纽约时报》直言“难以达到的标杆”。

显然,并不是谁都能驾驭这么先进的输电技术,它所依赖的不仅仅是庞大的工程系统,更需要合适的政策支持和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清晰规划。《纽约时报》的记者也忍不住吐槽起本国的现状,用一种略显调侃的笔调写道,在美国,为新能源电网筹钱的事被耽搁,而石油口号却喊得震天响。如此“两手空空”的窘境,对比起中国忙着低头布局全国性质的特高压网络建设,感叹不免更深。

今天的中国,不仅仅在不断增设更多类似800到1100千伏输电线路的基础设施,同时还在积极试图推行某种意义上的全国联网。换句话说,是朝着让特高压输电网覆盖整个国家而努力。最终的图景可想而知:当无论你身在何方,不同地区的过剩能源随着输电线路轻松调配时,这不仅让能源利用率提升,也为舒缓大气污染提供了解释得通的理由。从《纽约时报》的语气来看,大概是真的有点“眼红”了。

当然,为了不显得过于偏颇,报道也强调了一些细微的“瑕疵”。比如,高压线下可能出现一些使用限制。但这些不足,看起来倒更像是不甘示弱而强加的附注,因为文章的大部分篇幅里,依然明显流露出的是对中国这么一种发展模式的浓厚兴趣。如其所言,相较于8200公里连接东西的输电跨度,美国即便最接近的先进线路,最多也只能达到765千伏,而且全美最长的线路里程加起来,不过中国其中一条线路的距离。

回想报道列举的对比,记者甚至还专门用美国的爱达荷州与东海岸纽约市画了个场景类比,仿佛印证了一种跨不过去的“能量鸿沟”。一边是快马加鞭铺设清洁能源路网的中国,另一边却还在谈论谁愿意买单这样的问题。话虽留白,但结论却满含某种惋惜之意了。


本文链接:https://www.lxsbk.com/post/1191.html

阅读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