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生爱分享

其实没有那么难,专注+持久=专业

微信

心为尺,定乾坤:论自我之道的是非抉择

理生爱分享2025-09-20 22:38:2130

“此之道非我之道”,当这句掷地有声的宣言在耳畔回响,我们仿佛能看见无数先贤在人生岔路口坚定转身的背影。世间道路千万条,有人追逐世俗定义的成功,有人盲从他人口中的善恶,却鲜少有人如庄子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般,以本心为尺,丈量属于自己的是非黑白。

心为尺,定乾坤:论自我之道的是非抉择

所谓是非黑白,从不是刻在石碑上的定论,更不是流传于市井的闲谈。战国时期,屈原行吟汨罗江畔,面对 “众人皆醉我独醒” 的困境,没有屈从于奸佞的谗言与世俗的误解。在世人眼中,他的坚持是 “愚”,他的忠诚是 “痴”,可在他心中,家国大义重于泰山,清正廉洁不容玷污。最终,他以生命为笔,在历史长卷上写下了属于自己的 “是”,那纵身一跃的决绝,让千年后的我们仍能触摸到一颗纯粹本心的温度。倘若屈原当初随波逐流,听信他人对 “忠” 与 “奸” 的扭曲解读,或许能换来一时的安稳,却会永远失去自我,沦为历史长河中一粒无名的尘埃。

有人说,是非黑白有客观标准,怎可仅凭内心判定?实则不然。善恶的边界本就模糊,正邪的转换往往只在一念之间。北宋名将岳飞,在朝廷眼中是 “精忠报国” 的功臣,在秦桧之流口中却成了 “通敌叛国” 的罪人。若岳飞因他人的污蔑而动摇,因世俗的非议而退缩,便不会有 “还我河山” 的壮志豪情,不会有《满江红》的荡气回肠。他始终以 “精忠报国” 为内心的标尺,纵使身陷囹圄,也未曾让这把标尺有过半分倾斜。而那些诋毁他的人,即便一时能颠倒黑白,最终也只能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人唾弃。这正印证了 “是非黑白,不在别人口中,而在我心”—— 他人的评价不过是过眼云烟,唯有本心的判定,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更重要的是,“亦正亦邪,皆在于人自我掌控”。人性本就复杂,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守住内心的底线,在诱惑面前不迷失自我,在困境之中不放弃善良。古时有位小偷,因家境贫寒被迫偷窃,却在一次偷窃时,看见主人家墙上挂着 “勿以恶小而为之” 的家训,内心深受触动。他想起自己年少时的梦想,想起母亲的教诲,最终幡然醒悟,主动归还财物,并从此改邪归正,靠自己的双手谋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正邪并非天生注定,而是由我们自己的选择决定的。只要我们能时刻审视自己的内心,掌控自己的行为,即便曾误入歧途,也能重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听到形形色色的评价。有人会告诉你 “这样做才是对的”,有人会劝你 “那样做才不会吃亏”。但我们不能因此失去自我判断的能力,不能让他人的声音淹没自己内心的呼唤。就像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放弃官场的荣华富贵,选择归隐田园,过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生活。在世人眼中,他的选择或许 “不明智”,但在他心中,这便是最适合自己的 “道”,是他所认定的 “是”。正是这份对自我之道的坚守,让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丰碑。

“此之道非我之道,是非黑白,皆在我心”,这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智慧。愿我们都能以本心为尺,不盲从、不迷失,自主掌控自己的人生方向,在是非黑白的抉择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大道,活成自己心中最想要的模样。


本文链接:https://www.lxsbk.com/post/711.html

阅读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