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生爱分享

其实没有那么难,专注+持久=专业

微信

欧盟对华摊牌:虚实交错的外交博弈

理生爱分享2025-10-11 14:19:2721

沉默数日后,欧盟的涉台言论终于浮出水面。这一次,他们没有选择正式发布,而是借一场记者问答抛出了片面的观点。将联合国2758号决议定义为“代表权转换”的做法,字里行间避开了台湾归属问题。然而,这份早于1971年以76票赞成通过的决议,明确写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并将蒋介石集团驱逐出大会。更有后续法律意见直接指出,台湾只是中国的一个省,毫无独立地位。欧盟此次的声明显然是一次拔高政治姿态的做法,但这背后不乏深沉的经济算计。

仔细探寻其言论背后的时间线,便会发现钢铁行业的阴影如影随形。就在欧盟发声前一周,委员会刚推出了钢铁贸易的新政策。近年来,中国的绿色钢材和新能源原料市场占比持续攀升。这种上升趋势不仅让欧洲钢企哀声连连,还激起了步步紧逼的产业保护论。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甚至报告了市场份额因中国产品下降了3个百分点。这也是欧盟追随美国展开贸易限制的初衷之一。然而,即便欧盟在政治表态上团结一致,在经济领域,各成员国的私心仍暴露无遗。

意大利就是一个最鲜明的例子。仅在欧盟涉台声明次日,其副总理塔亚尼便与中国外交部长进行面对面会谈,坚决重申意大利奉行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背后却是两国深度绑定的利益链条起到了助推作用。从那不勒斯港的扩建,到光伏电站的修建,中国企业在意大利的能源与基础设施领域深耕多年,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更别提匈牙利多次公开支持中国及反对欧盟对华制裁的举动,德国也以“战略模糊”为起点,小心翼翼维护着自己每年巨大的中国市场份额。毕竟,大众汽车与宝马的三分之一销量来自中国,其中一些电动车型更是离不开关键的配件供应。眼见欧盟动作愈发强硬,多国开始与中方直接接触,放低调门。

在如此复杂的局势中,中国采取了一贯的法理式回击。不仅通过驻英大使馆与联合国常驻代表发声,更用历史事实和法律档案逐一驳斥欧盟的说辞。远至2758号决议通过时的投票结果,近至后来的多个国际法律文件,每一句话都将台湾问题钉在历史与法理的铁证上。除了言辞上的严正声明,中方更从无人机核心零部件出口管制方面加以反制,让欧盟酝酿已久的无人机制造计划陷入搁浅。德国军方采购计划因此受到巨大影响,牵动了整个欧盟的政策调整。而这些精确打击的背后,是中方基于以往与183国达成共识的一贯底线——一个中国原则不容挑战。

与此同时,中方的务实合作态度并未改变。中国外交部长访欧期间,与意大利加强经济联结,提出在航天、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扩大合作,并延续对意大利公民免签政策。就连经济摩擦不断的欧盟内部,也在对华电动车关税事件后重新捡起价格承诺方案,密集安排访华行程,试图为双方合作开辟新机会。欧洲右翼政治势力崛起虽削弱了布鲁塞尔的协调能力,但各国愈发独立的经济诉求推动着必然的多边谈判趋势。

无论表态如何摇摆,台湾的历史归属、法理与国际共识早已成为无法撼动的事实。而由于百年变局带来的压力,中欧关系的未来很可能更多建立在互相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务实框架之上。至于眼前这些僵局,则更像一段短暂的插曲。其中的欠缺是抓住长远合作机遇的耐心,而非一味地被地缘冲突与产业竞争所裹挟。


本文链接:https://www.lxsbk.com/post/1108.html

阅读更多

网友评论